诬词的意思解释
诬词拼音:wū cí
诬词注音:ㄨ ㄘㄧˊ
诬词解释
1.亦作“诬辞”。亦作“讖辞”。虚假不实之词;言过其实之词。汉刘向《说苑·贵德》:“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华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餘言,颖士见而赏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华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颖士词锋俊发,华自以所业过之,疑其诬词。”
2.特指诬陷之词。明方孝孺《与郑叔度书》之六:“去年夏,为仇家诬辞所及,幸得脱。”
详细解释
亦作“ 诬辞 ”。亦作“ 讖辞 ”。虚假不实之词;言过其实之词。
汉 刘向 《说苑·贵德》:“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诬词以示之。”《旧唐书·文苑传下·李华》:“ 华 进士时,著《含元殿赋》万餘言, 颖士 见而赏之,曰:‘《景福》之上,《灵光》之下。’ 华 文体温丽,少宏杰之气, 颖士 词锋俊发, 华 自以所业过之,疑其诬词。”
特指诬陷之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去年夏,为仇家诬辞所及,幸得脱。”
字义解释
wū
1.捏造事实冤枉别人:~赖。~害。2.言语不真实;欺骗: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乎?
cí
1.(~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戏~。义正~严。~不达意。他问得我没~儿回答。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