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证的意思解释
外证拼音:wài zhèng
外证注音:ㄨㄞˋ ㄓㄥˋ

外证解释
1.外露的病状、症候。
2.旁证。
详细解释
外露的病状、症候。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如大医王治膏肓,外证已解中尚强。”
旁证。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简单地谈谈<诗经>》:“此外,如《诗经》以外的逸诗,散见于诸子百家书里的,便没有这么整齐谐适,又可算是一个重要的外证了。”
字义解释

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人。~乡。3.指外国:对~贸易。~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加。~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祖母。~甥。~孙。

1.证明:~人。~实。2.凭证;证据:工作~。人~。3.中医对病人若干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如表证(发热、恶寒等)、虚寒证(怕冷、出虚汗、手脚冰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