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圣的意思解释
七圣拼音:qī shèng
七圣注音:ㄑㄧ ㄕㄥˋ
七圣解释
1.指传说中的黄帝、方明、昌寓、张若、謵朋、昆阍、滑稽七人。《庄子·徐无鬼》:“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驂乘,张若、謵朋前马,昆閽、滑稽后车,至於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北周庾信《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唐元稹《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清张尚瑗《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崆峒。”
2.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七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3.指唐代的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七位君主。唐杜牧《原十六卫》:“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七圣,谓肃、代、德、顺、宪、穆、敬。”
4.道家指高圣玉帝君等七位上仙。《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高圣玉帝君、高圣太上大道君、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上圣中央黄老君、上圣榑桑太帝君、后圣金闕帝君也。”南唐张绍《冲佑观》诗:“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5.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唐王维《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详细解释
指传说中的 黄帝 、 方明 、 昌寓 、 张若 、 謵朋 、 昆阍 、 滑稽 七人。
《庄子·徐无鬼》:“ 黄帝 将见 大隗 乎 具茨 之山, 方明 为御, 昌寓 驂乘, 张若 、 謵朋 前马, 昆閽 、 滑稽 后车,至於 襄城 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涂。” 北周 庾信 《至老子庙应诏》诗:“路有三千别,途经七圣迷。”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七圣心迷运方厄,五丁力尽路犹窄。”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迴谿互证前路失,恍惚七圣迷 崆峒 。”
指 尧 、 舜 、 禹 、 汤 、 文王 、 武王 、 周公 。
《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虽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周公 。”
指 唐 代的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七位君主。
唐 杜牧 《原十六卫》:“七圣旰食,求欲除之且不能也。”《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七圣,谓 肃 、 代 、 德 、 顺 、 宪 、 穆 、 敬 。”
道家指 高圣玉帝君 等七位上仙。
《云笈七籤》卷八:“七圣者, 高圣玉帝君 、 高圣太上大道君 、 上圣紫清太素三元君 、 上圣白玉龟臺九灵太真西王母 、 上圣中央黄老君 、 上圣榑桑太帝君 、 后圣金闕帝君 也。” 南唐 张绍 《冲佑观》诗:“七圣斯严,三君如在。”
佛教以随信行、随法行、信解、见至、身证、慧解脱、俱解脱七品修行阶次为七圣。乃见道后的修行阶次。见《俱舍论·分别贤圣品》。
唐 王维 《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三贤异七圣,青眼慕青莲。”
字义解释
1.六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3.姓。
1.最崇高的:~地。神~。2.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手。诗~。3.指圣人:~贤。4.封建社会尊称帝王:~上。~旨。5.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经。~灵。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