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长的意思解释
粮长拼音:liáng cháng
粮长注音:ㄌㄧㄤˊ ㄔㄤˊ
粮长解释
明清所设征收、解运所在粮区田粮的人员。由粮区内大户充当。
详细解释
明 清 所设征收、解运所在粮区田粮的人员。由粮区内大户充当。
《明史·食货志二》:“里甲催徵,粮户上纳,粮长收解,州县监收。”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乡亭之职》:“ 明 初以大户为粮长,掌其乡之赋税,多或至十餘万石,运粮至京。”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又以地主为粮长,以为地方官都是外地人,不熟悉本地情况。”
国语词典
粮长
liáng zhǎngㄌㄧㄤˊ ㄓㄤˇ职官名。明代所置乡官,掌管钱粮赋税的事务,多由富户充任。
《明史.卷七八.食货志二》:「粮长者,太祖时,令田多者为之,督其乡赋税。」
《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江西南昌进贤县,有一人姓张名权,其祖上原是富家,报充了个粮长。」
字义解释
liáng
1.粮食:杂~。口~。~仓。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钱~。公~。完~。3.姓。
cháng zhǎng
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寿。夏季昼~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6772米。3.长处:特~。取~补短。一技之~。4.(对某事)做
网络百科
粮长
粮长是明代征解田粮的基层半官职人员的专称。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规定:浙江、直隶(南直隶,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广、福建等地,纳粮1万石左右的地方为一区,指派大户世充粮长,征收和解运田粮。此后还规定粮长须拟订科则、编制图册、申报灾歉、检举逃税、催办粮差。粮长初为大户承充的优差,可凭借职权欺压乡民,中饱税款,以后赋役日重,税户逃亡日多,粮长赔累不堪,成为苦役。其职务也由大户单独承担变成若干小户共同充当。清代以至民国时期仍有变相粮长,但地位已不及明代重要。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