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三人文库>词语查询

侍中的意思解释

侍中拼音:shì zhōng

侍中注音:ㄕㄧˋ ㄓㄨㄙ

侍中

侍中解释

古代官名。秦汉时是宫廷里应对顾问、往来奏事的官。为皇帝近臣,地位渐重。魏晋后实际相当于宰相。隋唐时为三省中门下省的首脑。南宋废。

详细解释

国语词典

侍中

shì zhōngㄕˋ ㄓㄨㄥ

职官名。秦置五人,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以为加官,分掌乘舆服物,侍于君王左右,与闻朝政,为皇帝亲信重臣。魏晋以后为门下省的长官,到元代时废除。

也称为「纳言」。

字义解释

侍shì

1.陪伴侍候:服~。~立。2.姓。

中zhōng zhòng

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央。华~。居~。2.指中国:~文。古今~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水~。山~。心~。队伍~。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指。~锋。~年。~秋。~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农。

网络百科

侍中

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宫官群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时又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类名号可入禁中受事。西汉武帝以后,地位渐高,等级直超过侍郎。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

来源: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侍中”

相关词语

热门词语

© 三人文库 SanRe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