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辞的意思解释
浮辞拼音:fú cí
浮辞注音:ㄈㄨˊ ㄘㄧˊ
浮辞解释
1.虚浮不实的话。
2.浮泛多馀之辞。
详细解释
虚浮不实的话。
《书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两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岂移於浮辞哉!” 宋 王安石 《谢手诏索文字表》:“过叨睿奬,使辑旧闻,永惟少作可弃之浮辞,岂能上副旁搜之至意?” 清 钱邦苞 《穷士吟》:“文穷省浮辞,命穷识天数。”
浮泛多馀之辞。
《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初,父 黯 章句繁多, 恭 乃省减浮辞,定为二十万言。” 明 宋濂 《<日损斋笔记>原序》:“尚靡丽者,骋浮辞而矜縟製。”
国语词典
浮辞
fú cíㄈㄨˊ ㄘˊ浮泛不切实的言辞。
唐.孔颖达〈书经正义序〉:「芟烦乱而翦浮辞,举宏纲而撮机要。」
字义解释
fú
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萍。油~在水上。~云。脸上~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土。~雕。4.可移动的:~财。5.暂时的:~记。~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cí
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令。修~。3.告别:~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谢。~职。5.解雇:~退。他被老板~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不~辛苦。
网络百科
浮辞
浮辞是汉语词语,解释之一是虚浮不实的话,出自《书序》。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