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龙的意思解释
伏龙拼音:fú lóng
伏龙注音:ㄈㄨˊ ㄌㄨㄙˊ

伏龙解释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详细解释
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字义解释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此起彼~。3.隐藏:潜~。~击。昼~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诛。6.使屈服;降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廷。~袍。~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舟。~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