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书的意思解释
刻书拼音:kè shū
刻书注音:ㄎㄜˋ ㄕㄨ
刻书解释
刻版印书。清赵翼《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隋开皇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王阮亭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隋已有雕刻,何以唐时尚未盛行,直至五代时始有之?当是隋唐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清王筠《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周祖谟《<鉅宋广韵>前言》:“南宋闽中刻书事业极盛。”
详细解释
刻版印书。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刻书书册》:“《河汾燕閒録》又谓: 隋 开皇 十三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 王阮亭 引之,以为刊书之始。刊书与抄书难易不啻百倍,若 隋 已有雕刻,何以 唐 时尚未盛行,直至 五代 时始有之?当是 隋 唐 时习其技者少,刻书甚艰故耳。” 清 王筠 《菉友肊说》:“刻书者,依其原本而刻之也。” 周祖谟 《<鉅宋广韵>前言》:“ 南宋 闽 中刻书事业极盛。”
国语词典
刻书
kè shūㄎㄜˋ ㄕㄨ刊行书籍。中国刻书,始于隋,行于唐,扩于五代,精于宋。
字义解释
kè
1.雕刻:~图章。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3.时间:即~。立~。4.形容程度深:深~。~苦。5.刻薄:尖~。苛~。6.同“克”。
shū
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2.字体:楷~。隶~。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4.书信:家~。~札。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6.姓。
网络百科
刻书
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在印刷技术上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之别。中国古代出版的书籍大都是刻书。其中由官府刻印的书称“官刻本”,由私家刻印的书称“家刻本”或“家塾本”,由书商刻印的书称“坊刻本”。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