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三人文库>词语查询

公罪的意思解释

公罪拼音:gōng zuì

公罪注音:ㄍㄨㄙ ㄗㄨㄟˋ

公罪

公罪解释

因公务上的过失所获之罪。《宋史·真宗纪三》:“﹝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庚戌,詔贡举人公罪听赎。”《明律·名例·犯罪得累减》:“凡一人犯罪,应减者,若为从减,自首减,故失减,公罪递减之类,并得累减。”《清会典·刑部·刑部尚书》“凡民罹於辟者,罪有公私”原注:“内外文武官员,犯公罪,应笞一十者,罚俸一月。”

详细解释

国语词典

公罪

gōng zuìㄍㄨㄥ ㄗㄨㄟˋ

法律上指公务上所获得的罪。

字义解释

公gōng

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款。~物。~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分母。~议。~约。3.属于国际间的:~海。~制。~历。4.使公开:~布。~之于世。5.公平;公正:~买~卖。大~无私。秉~办理。6.公

罪zuì

1.犯法的行为:~大恶极。立功赎~。2.过失:不应归~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待~。4.苦难;痛苦:受~。

网络百科

公罪

公罪又名公坐。中国封建法律指官吏因执行公务而犯罪。公、私罪之分自汉后逐渐成制。《唐律疏议·名例》:“公罪,谓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唐律规定,公罪自举者可免罪,其他的可以减等处罚。“诸公事失错,自觉举者,原其罪;应连坐者,一人自觉举,余人亦原之。”“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若犯公罪者,各加一年当。”明清律也有公罪的规定。

来源: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公罪”

相关词语

热门词语

© 三人文库 SanRe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