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志的意思解释
抗志拼音:kàng zhì
抗志注音:ㄎㄤˋ ㄓㄧˋ
抗志解释
1.高尚其志。
2.指高尚的志向。
详细解释
高尚其志。
《六韬·上贤》:“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 宋 曾巩 《筠州学记》:“而搢绅之徒,抗志於强暴之间。”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白乐天 抗志辞荣,似知道者。” 章炳麟 《辨诗》:“自 王粲 以降,作者抗志,欲返古初。”
指高尚的志向。
《晋书·夏统传》:“其人循循,有 大禹 之遗风, 太伯 之义让, 严遵 之抗志, 黄公 之高节。” 明 何景明 《六子诗·李户部梦阳》:“抗志冀陈力,危言获罪愆。”
国语词典
抗志
kàng zhìㄎㄤˋ ㄓˋ志向高尚不屈。
《六韬.卷一.文韬.上贤》:「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
字义解释
kàng
1.抵抗;抵挡:顽~。~灾。~日战争。皮大衣旧点儿没关系,只要能挡风~冻就行。2.拒绝;抗拒:~命。~税。3.对等:~衡。分庭~礼。4.姓。
zhì
1.志向;志愿:立~。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拿碗~一~。5.记:~喜。~哀。永~不忘。6.文字记录:杂~。县~。《三国~》。7.记号:标~。
网络百科
抗志
抗志,汉语词汇。
拼音:kàngzhì,
释义:1、高尚其志。2、指高尚的志向。
出处《六韬·上贤》。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