牓子的意思解释
牓子拼音:bǎng zǐ
牓子注音:ㄅㄤˇ ㄗㄧˇ
牓子解释
1.札子,奏折。
2.指便条。
3.告示。
详细解释
札子,奏折。
唐 王建 《宫词》之五九:“自写金花红牓子,前头先进凤凰衫。”《新唐书·王起传》:“帝尝以疑事令使者口质, 起 具牓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号曰《写宣》。”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人奏事,非表非状者,谓之牓子,亦谓之録子,今谓之札子。”
指便条。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士大夫交謁,祖宗时用门状…… 绍兴 初乃用牓子,直书衔及姓名。”
告示。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岁餘,至 潯阳郡 ,见竹户上有纸牓子,云‘召佣者’。”
国语词典
牓子
bǎng ziㄅㄤˇ ˙ㄗ折帖之类,古代用以陈述事情,或谒人时,写姓名、头衔在上面,托守门者通报,以求引见。
《新唐书.卷一六七.王播传》:「帝尝以疑事令使者口质,起见牓子附使者上,凡成十篇,号曰写宣。」
字义解释
z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动物的卵:鱼~。蚕~。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
网络百科
牓子
唐大臣奏事,非表非状者称牓子,亦称录子。宋称剳子。用于奏事或通谒,各官署间往来亦用剳子。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