楅衡的意思解释
楅衡拼音:bī héng
楅衡注音:ㄅㄧˋ ㄏㄥˊ
楅衡解释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详细解释
加在牛角上的横木。用以控制牛以防触人。一说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诗·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朱熹 集传:“尝,秋祭名。楅衡,施於牛角,所以止触也。”《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郑玄 注:“楅设於角,衡设於鼻。” 汉 张衡 《东京赋》:“物牲辩省,设其楅衡。” 宋 苏洵 《衡论·御将》:“蹄者可驭以羈紲,触者可拘以楅衡。”
国语词典
楅衡
fú héngㄈㄨˊ ㄏㄥˊ加缚在牛角上以防牛触人的横木;或说此横木称「楅」,衡则另指穿在牛鼻间以便牵引的缚绳或横木。
《诗经.鲁颂.閟宫》:「秋而载尝,夏而楅衡。」
《周礼.地官.封人》:「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楅衡。」
汉.郑玄.注:「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触人。』玄谓:『楅设于角,衡设于鼻。』」
字义解释
bī
1.拴在牛角上防止牛顶人的横木:“凡祭祀,饰其牛牲,设其~衡。”2.古代行乡射礼时插箭的器具:“命弟子设~。”3.木门后用以连结门板的横衬。
héng
1.秤杆。泛指称重量的器具。2.称量(liáng):~其轻重。3.衡量:~其得失。4.古又同“横(héng)”。
网络百科
楅衡
楅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īhéng,意思是加在牛角上的横木。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