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民的意思解释
逋民拼音:bū mín
逋民注音:ㄅㄨ ㄇㄧㄣˊ

逋民解释
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详细解释
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五代 齐己 《寄澧阳吴使君》诗:“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復逋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于是 朱 吕 等社闻之,踊跃争先,不二限而如额全完矣;迄今无逋民焉。”
国语词典
逋民
bū mínㄅㄨ ㄇㄧㄣˊ逃亡的人。
元.揭傒斯〈雨述〉诗三首之一:「逋民攘攘度闽山,十人不见一人还。」
字义解释

1.逃亡:~逃。2.拖欠:~欠。

1.人民:国泰~安。为~除害。2.指某种人:藏~。回~。农~。渔~。牧~。居~。侨~。3.民间的:~歌。~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航。~用。5.姓。
网络百科
逋民
逋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ūmín,是指逃亡在外的人;拖欠租税的百姓。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