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正的意思解释
举正拼音:jǔ zhèng
举正注音:ㄐㄨˇ ㄓㄥˋ

举正解释
1.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唐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为益州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
2.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详细解释
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友悌》:“ 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
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
《后汉书·苏章传》:“ 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 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国语词典
举正
jǔ zhèngㄐㄩˇ ㄓㄥˋ设立至正的标准。
《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
字义解释

1.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2.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3.兴起;起:~义。~兵。~火。4.生(孩子):~一男。5.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武~。7

1.垂直或符合标准方向(跟“歪”相对):~南。~前方。前后对~。这幅画挂得不~。2.位置在中间(跟“侧、偏”相对):~房。~院儿。3.用于时间,指正在那一点上或在那一段的正中:~午。4.正面(跟“反”相对):这张纸~反都
网络百科
举正
举正是汉语词汇,拼音jǔzhèng,意思是指出谬误,加以纠正。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