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的意思解释
采薇拼音:cǎi wēi
采薇注音:ㄘㄞˇ ㄨㄟ
采薇解释
1.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晋葛洪《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唐王维《送别》诗:“遂令东山客,不得顾採薇。”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採薇之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2.《诗·小雅》篇名。《〈诗〉序》:“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清姚鼐《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3.《史记·伯夷列传》载,周武王灭殷之后,“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於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三国魏嵇康《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唐杜甫《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元刘肃诗:“二陆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4.指亡国。黄人《<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详细解释
殷 末, 孤竹君 二子 伯夷 、 叔齐 ,反对 周武王 伐 纣 ,曾叩马而谏。
周 代 殷 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 周 粟”,隐于 首阳山 ,采薇蕨而食,及饥且死,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 神农 、 虞 、 夏 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 首阳山 。”见《史记·伯夷列传》。后以“採薇”指归隐。其歌称《採薇歌》,后人谱为琴曲,称《採薇操》,亦省称《採薇》。见《乐府诗集·瑟曲歌辞一·<採薇操>序》引《琴集》及《乐府解题》。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愿先生委龙蛇之穴,升利见之涂……採薇何足多慕乎?” 唐 王维 《送别》诗:“遂令 东山 客,不得顾採薇。” 宋 王禹偁 《贤人不家食赋》:“当年 汉 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 商山 ,不见採薇之老。”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而今一发穷无告,不久西山唱《採薇》。”
《诗·小雅》篇名。
《〈诗〉序》:“ 文王 之时,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卒,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后遂以“采薇”作调遣士卒的典故。 清 姚鼐 《吴戍桥》诗:“上相歌《采薇》,严军入悬瓠。”
《史记·伯夷列传》载, 周武王 灭 殷 之后,“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以“采薇”指归隐或隐遁生活。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采薇山阿,散髮巖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归潜志》卷十四引 元 刘肃 诗:“二 陆 不可作,故山归采薇。”
指亡国。
黄人 《<清文汇>序》:“播佳种於龙野,存国粹於沧桑,以塞麦秀,采薇之痛。”
国语词典
采薇
cǎi wéiㄘㄞˇ ㄨㄟˊ比喻隐居山林。参见「采薇」条。
宋.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字义解释
1.摘取:~茶。2.选取;搜集:~用。~购。~风。3.挖取(矿藏):~矿。~油。4.神态;精神:丰~。兴高~烈。1.〔采邑〕也叫食邑、采地、封地。2.中国古代卿大夫的封地。封地的租税收入,作为卿大夫的俸禄。西周时卿大夫在
1.白薇,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椭圆形,对生。根供药用。2.大巢菜。可作饲料、绿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