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三人文库>词语查询

愤悱的意思解释

愤悱拼音:fèn fěi

愤悱注音:ㄈㄣˋ ㄈㄟˇ

愤悱

愤悱解释

1.谓积思求解。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啟,不悱不发。”朱熹集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唐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夫子之教日頽靡,而以非礼之祀媚之,斯儒者所宜愤悱也。”宋苏轼《跋所书<清虚堂记>》:“今子由既轻以余书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愤悱而发,岂不过哉!”明方孝孺《答金景文书》:“执事愤悱,旁求博讨,卒未有得。”章炳麟《文学总略》:“大愚不灵,无所愤悱者,覩眇论则以为恒言也。”

2.愤慨,怨恨。

详细解释

国语词典

愤悱

fèn fěiㄈㄣˋ ㄈㄟˇ

郁闷不舒。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

字义解释

愤fèn

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怒:气~。义~。公~。~世嫉俗。

悱fěi

想说又说不出来:不~不发(不到对方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网络百科

愤悱

愤悱,汉语词汇。

拼音:fènfěi

释义:1、谓积思求解。2、愤慨,怨恨。

来源: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愤悱”

相关词语

热门词语

© 三人文库 SanRe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