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摺的意思解释
奏摺拼音:zòu zhé
奏摺注音:ㄗㄡˋ ㄓㄜˊ
奏摺解释
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摺”。也称“摺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摺匣中取出一本奏摺,递给荷生。”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二幕:“因为您前回上了好几个奏折议论朝政,天王老大的不高兴。”
国语词典
奏折
zòu zhéㄗㄡˋ ㄓㄜˊ古代臣子对君主上书时用来缮写奏章的折本。《花月痕.第三七回》:「经略笑道:『喜事重重!』便向折匣中取出一本奏折,交付荷生。」也作「奏折」。
字义解释
zòu
1.演奏:独~。合~。伴~。~国歌。2.发生;取得(功效等):~效。大~奇功。3.臣子对帝王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上一本。4.姓。
zhé
1.同“折(zhé)”。2.另见“折”
网络百科
奏折
奏折是重要官文书之一,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它始用于清朝顺治年间,以后普遍采用,康熙年间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废止,历时两百余年。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