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的意思解释
骑楼拼音:qí lóu
骑楼注音:ㄑㄧˊ ㄌㄡˊ
骑楼解释
城市临街建筑的一种。一般四至五层高,底层前部为商铺、后部为作坊及仓库,二层及以上多为居住用房。二层前部突出于底层,用柱支撑跨建在人行道上。底层架空的部分临街成排并联,形成连续的人行空间,利于行人全天候购物和通行。中国以广州的骑楼建筑最为著名。
详细解释
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
巴金 《秋》序:“我和几个朋友蹲在四层洋房的骑楼下。”
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
许杰 《我和鲁彦》:“把这临马路的楼房,修理了一下,改作一字骑楼形式,租给人们,当作临时宿舍。”《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弄堂口上空,离头顶不太高的地方,悬挂着一座跨街骑楼。”
国语词典
骑楼
qí lóuㄑㄧˊ ㄌㄡˊ我国南方的一种特殊建筑。通常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走廊,走廊上方即为二楼楼层,宛如二楼骑在一楼上,故称为「骑楼」。
字义解释
1.跨坐:~马。~自行车。2.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铁~。轻~。车~。3.兼跨两边:~缝。
1.楼房:大~。教学~。高~大厦。一座~。2.楼房的一层:一~(平地的一层)。一口气爬上十~。3.(~儿)房屋或其他建筑物上加盖的一层房子:城~。箭~。钟~。4.用于某些店铺的名称:茶~。酒~。银~。5.姓。
网络百科
骑楼(商住建筑)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
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廊式建筑物,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约2500年前的希腊“帕特农神庙”,那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的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是英国殖民者首先建造的,称之为“廊房”。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总督莱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设计中,规定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有一道宽约5呎、有顶盖的人行道或走廊,向外籍人提供做生意的场所。从此,新加坡出现了连接的外廊结构的建筑,称之为“店屋”,或叫“五脚基”。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因此在东南亚十分风靡。而从南洋返乡的华人,也在华南地区建起类似的骑楼。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曾经是当地城镇的主要建筑形式。
1878年,香港殖民地政府颁布了《骑楼规则》,并开始建造骑楼。10年之后,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参考香港的经验,建议在广州兴建类似骑楼的“铺廊”。1918年,广州开始拆除城墙和大量西关房子,同时鼓励兴建骑楼,取而代之。短短10年间,建成了近40公里长的骑楼街。而骑楼商业街过于密集的做法引起了一些人士的批评,程天固在《广州市工务之实施计划》中说早期广州城市建设是“畸形的设计”,“无一不以资产阶级之利益为前提,而以平民生活之恶化供牺牲”。1932年,广州公布了不准建骑楼之马路名单。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