袯襫的意思解释
袯襫拼音:bó shì
袯襫注音:ㄅㄛˊ ㄕㄧˋ

袯襫解释
古指防雨的蓑衣。襫(shì)。
详细解释
蓑衣之类的防雨衣。《国语·齐语》:“首戴茅蒲,身衣襏襫,霑体涂足,暴其髮肤,尽其四支之敏,以从事於田野。” 韦昭 注:“茅蒲,簦笠也。襏襫,蓑襞衣也。” 宋 陆游 《柴门》诗:“病已废耕抛襏襫,閒犹持钓爱笭箸。” 清 金农 《题郭外人家种莎》诗:“观君牵犊扶犂去,好织青青襏襫衣。”一说为粗糙结实的衣服。
《管子·小匡》:“首戴苧蒲,身服襏襫。” 尹知章 注:“襏襫,谓麤坚之衣,可以任苦著者也。”
国语词典
袯襫
bó shìㄅㄛˊ ㄕˋ一种雨具。即蓑衣、雨衣。
《国语.齐语》:「首载茅蒲,身衣袯襫。」
《幼学琼林.卷三.器用类》:「袯襫是农夫之雨具。」
字义解释

〔袯襫〕古指防雨的蓑衣。襫(shì)。

见〔袯襫〕
网络百科
袯襫
袯襫(bóshì),为古代汉语词语,多指蓑衣。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要查看古代汉语中的此词,请查看词条“襏襫”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