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的意思解释
散曲拼音:sǎn qǔ
散曲注音:ㄙㄢˇ ㄑㄩˇ
散曲解释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跟剧曲不同,没有宾白(道白)科介(动作),便于清唱。包括散套、小令两种。
详细解释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 元 明 两代。和诗词一样,可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有别于剧曲。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有时也专指小令。
国语词典
散曲
sǎn qǔㄙㄢˇ ㄑㄩˇ对剧曲而言,凡无科白而只供清唱的,称为「散曲」。盛于元代,又分小令与散套二种。
字义解释
sàn sǎn
1.由聚集而分离:解~。~会。烟消云~。2.分发;分给:~传单。3.排遣;排除:~心。~闷。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漫。~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装。~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
qū qǔ
1.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2.(~儿)歌曲:~调。戏~。小~儿
网络百科
散曲(中国文学)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