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的意思解释
贞观拼音:zhēn guàn
贞观注音:ㄓㄣ ㄍㄨㄢˋ
贞观解释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公元627—649)。
详细解释
谓以正道示人。贞,正,常。观,示。
《易·繫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韩康伯 注:“天地万物莫不保其贞以全其用也。” 孔颖达 疏:“天覆地载之道以贞正得一,故其功可为物之所观也。” 陈梦雷 浅述:“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五:“臣闻託闇藏形,不为巧密;倚智隐情,不足自匿。是以重光发藻,寻虚捕景;大人贞观,探心昭忒。” 晋 陆云 《岁暮赋》:“於是 顓頊 御时, 玄冥 统官,天庙既定,日月贞观。”
指正大的道理。
《文选·班固<幽通赋>》:“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言朝闻大道而夕死可也。” 北周 道安 《二教论·归宗显本》:“余闻善齐天下者,以不齐而齐天下者也。何须夷岳实渊,然后方平,续鳧截鹤,於焉始等:此盖狷夫之野议,岂达士之贞观。”
澄清天下,恢宏正道。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以为天子当贞观二五,利见大人,不谓夷之初旦,明而未融,虹蜺扬煇,弃和取同。”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王临於朝,天地贞观。”
指澄清天下,恢宏正道的职责。
章炳麟 《与龚未生书》:“然曩时所以不去者,亦慕 宋 贤 程伯淳 言:‘一命之士,必思有以济物。’况僕身当贞观,岂敢忘百姓之忧。”
正可观赏。
国语词典
贞观
zhēn guànㄓㄣ ㄍㄨㄢˋ唐朝太宗的年号(西元627~649)。
字义解释
1.忠于信仰和原则,坚定不变:坚~不屈。2.封建礼教所推崇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节。3.占;卜:~卜。
1.看:~看。走马~花。坐井~天。2.景象或样子:奇~。改~。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悲~。世界~。1.道教的庙宇:道~。白云~。2.(Guàn)姓。
网络百科
贞观(唐太宗年号)
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唐太宗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在位期间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在去世后被追封为贞观圣帝。
贞观(汉语词语)
“贞观”两字取自《易经·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这两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正”。
所以南宋理学家朱熹解释这句话时说:贞,正也;观,示也。“贞观”以正示人也。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