毽子的意思解释
毽子拼音:jiàn zi
毽子注音:ㄐㄧㄢˋ ㄗㄧ
毽子解释
游戏用具,用布等把铜钱或金属片包扎好,然后装上鸡毛。游戏时,用脚连续向上踢,不让落地。
详细解释
亦称“ 毽儿 ”。儿童玩具。以布或皮内包铜钱,孔中间植以鸡毛制成。游戏时,用脚连续上踢,不使落地。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杨柳儿死,踢毽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风筝毽儿》:“毽儿者,垫以皮钱,衬以铜钱,束以雕翎,缚以皮带,儿童踢弄之,足以活血御寒。”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风筝毽儿》:“毽儿即毽子,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亦蹴鞠之遗事也。” 张天翼 《春风》一:“﹝ 任家鸿 ﹞冲到了几个女生跟前……把 钱素贞 正踢着的毽子抢过来,狠命踢了一脚。”
国语词典
毽子
jiàn ziㄐㄧㄢˋ ˙ㄗ一种游戏用具。以皮或布包裹铜钱,并在钱孔中装上羽毛或纸穗等制成。游戏时,用脚连续踢它,使毽子上下起落,不坠于地。同时还可变化出各式各样的踢法。
字义解释
jiàn
毽子,一种用脚踢的游戏用具。
zǐ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动物的卵:鱼~。蚕~。4.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棋~
网络百科
毽子
毽子,又称毽球,古称抛足戏具,用鸡毛插在圆形的底座上制成的游戏器具。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体育活动之一,毽子起源于汉代,古代蹴鞠发展而来。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作为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