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的意思解释
八佾拼音:bā yì
八佾注音:ㄅㄚ ㄧˋ

八佾解释
亦作“八溢”或“八羽”。
国语词典
八佾
bā yìㄅㄚ ㄧˋ周代天子用的舞乐。舞队由纵横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组成。
《论语.八佾》:「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文选.张衡.东京赋》:「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字义解释

1.七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

古代乐舞的行列。
网络百科
八佾(《论语》篇目)
《八佾》篇包括26章,是《论语》二十篇中的第三个部分。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八佾(汉语词语)
亦作“八溢”或“八羽”。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舞蹈规格,为八行八列,故称其“八佾”。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