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的意思解释
啼哭拼音:tí kū
啼哭注音:ㄊㄧˊ ㄎㄨ
啼哭解释
出声地哭:大声~。
详细解释
放声地哭。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飢。”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特指猿啼。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之五:“ 秦 女笑歌春不见, 巴 猿啼哭夜尝闻。”
国语词典
啼哭
tí kūㄊㄧˊ ㄎㄨ因悲伤或过分激动而放声哭泣。
《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王建〈原上新居诗〉一三首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
字义解释
tí
1.啼哭:~笑皆非。哭哭~~。2.(某些鸟兽)叫:鸡~。月落乌~。虎啸猿~。3.姓。
kū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诉。放声大~。
网络百科
啼哭
啼哭,汉语词汇。
拼音:tíkū
指大声地哭泣。语出《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