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的意思解释
尚书拼音:shàng shū
尚书注音:ㄕㄤˋ ㄕㄨ

尚书解释
1.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代起是各部的最高职位。
2.也叫《书经》。书名。相传由孔子编删而成,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还有一部分是东晋梅赜伪造的。该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详细解释
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
国语词典
尚书
shàng shūㄕㄤˋ ㄕㄨ《书经》的别名。参见「书经」条。
字义解释

1.副词。还:年纪~幼。~待进一步研究。2.尊崇;注重:崇~。~武。3.风尚:时~。4.古又同“上”。5.古又同“掌(zhǎng)”。古代主管官叫尚,如尚书、尚衣等。

1.写字;记录;书写:~法。大~特~。振笔直~。2.字体:楷~。隶~。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一部~。一套~。丛~。新~。古~。~店。4.书信:家~。~札。5.文件:证~。保证~。说明~。挑战~。白皮~。6.姓。
网络百科
尚书(中国古籍)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018年11月,清华大学战国竹简研究成果发布,《尚书》系后人伪作。
尚书(词语概念)
尚书:“尚”即“上”,《尚书》意即上古之书;指官名。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