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长的意思解释
亭长拼音:tíng cháng
亭长注音:ㄊㄧㄥˊ ㄔㄤˊ

亭长解释
1.战国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2.唐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详细解释
战国 时,国与国之间为防御敌人,在边境上设亭,置亭长。
秦 汉 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置亭长,掌治安,捕盗贼,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多以服兵役期满的人充任。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称“都亭”,设于城门的称“门亭”,亦设亭长,职责同上。 东汉 后渐废。《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为 泗水 亭长。” 张守节 正义:“ 秦 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
唐 代尚书省各部在都事、主事之下设亭长,掌省门开闭和通传等事务。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祕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世但知乡村之吏谓之亭长,殊不知 唐 诸司多有之。尚书省,《志》云:以亭长启闭传禁约。则知三省亦有也。”
国语词典
亭长
tíng zhǎngㄊㄧㄥˊ ㄓㄤˇ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称为「亭父」。字义解释

1.亭子,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多建在公园里:凉~。2.像亭子的小房:书~。3.古又同“渟”。

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寿。夏季昼~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6772米。3.长处:特~。取~补短。一技之~。4.(对某事)做
网络百科
亭长
秦官名,又称公。属于低于县二级的行政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