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的意思解释
苔藓拼音:tái xiǎn
苔藓注音:ㄊㄞˊ ㄒㄧㄢˇ
苔藓解释
藓(藓纲的植物的俗称)
详细解释
苔和藓同属隐花植物中的一个大类,有很多种,大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一般不细加分别,统称苔藓。
南朝 齐 谢朓 《游山》诗:“荒隩被葴莎,崩壁带苔蘚。” 宋 苏轼 《用王巩韵赠其侄震》:“衡门老苔蘚,竹柏千兵屯。” 明 王玉峰 《焚香记·折证》:“仁风吹遍,閭巷絃歌满。官衙冷,一庭苔蘚。” 叶圣陶 《城中》:“河对岸就是城墙,古旧的城砖大部分都长着苔蘚。”
国语词典
苔藓
tái xiǎnㄊㄞˊ ㄒㄧㄢˇ苔类及藓类。参见「苔藓植物」条。
字义解释
tái tāi
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常贴在阴湿的地方生长。舌苔,舌头上面的垢腻。由衰死的上皮细胞和黏液等形成。观察它的颜色可以帮助诊断病症。
xiǎn
1.苔藓植物的一类。属于这一类的植物,茎和叶子都很小,绿色,没有根,生在阴湿的地方。2.(Xiǎn)姓。
网络百科
苔藓(苔藓植物门植物)
苔藓植物(Bryophyte)属于最低等的高等植物。植物无花,无种子,以孢子繁殖。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在全世界约有23,000种苔藓植物,中国约有2800多种。(见『种类分类』)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