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三人文库>词语查询

端揆的意思解释

端揆拼音:duān kuí

端揆注音:ㄉㄨㄢ ㄎㄨㄟˊ

端揆

端揆解释

指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南史·谢举传》:“虽屡居端揆,未尝肯预时政,保身固宠,不能有所发明。”《旧唐书·房玄龄传》:“玄龄自以居端揆十五年,女为韩王妃,男遗爱尚高阳公主,实显贵之极,频表辞位。”宋司马光《<百官表>总序》:“三公端揆之贵,施於军校;衣紫执象之荣,被於胥史。”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梁书·沉约传》:“六朝人以僕射为端揆。”

详细解释

国语词典

端揆

duān kuíㄉㄨㄢ ㄎㄨㄟˊ

宰相。

《南史.卷五七.沈约传》:「初,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

字义解释

端duān

1.端正;正派:~坐。品行不~。2.东西的一头;事物的开头:两~。末~。开~。3.事情的起因。例:无~生事。4.项目;点:举其一~。5.用手平着拿东西:~茶。6.事情;道理;学说:事~。异~邪说。

揆kuí

1.估量;揣测:~度(duó)。2.道理;准则:其~一也(其道理是一样的)。3.掌握;管理。后因称宰相、内阁总理的职位为揆:以~百事。阁~。

网络百科

端揆

端揆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相位,宰相居百官之首,总揽国政,故称。

来源: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端揆”

相关词语

热门词语

© 三人文库 SanRe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