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菽的意思解释
刍菽拼音:chú shū
刍菽注音:ㄔㄨˊ ㄕㄨ

刍菽解释
亦作“芻叔”。即刍豆。
详细解释
亦作“ 芻叔 ”。即刍豆。
《管子·轻重乙》:“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芻菽,五乘者有伍养。”《庄子·列御寇》:“衣以文绣,食以芻叔。”《魏书·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乎?”
国语词典
刍菽
chú shúㄔㄨˊ ㄕㄨˊ草和豆。指饲养牲畜的草料。
《魏书.卷四七.卢玄传》:「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乎?」
宋.陈造〈车堰牛〉诗:「君看庙前牲,被绣饱刍菽。」
字义解释

1.喂牲畜的草:反~。2.割草。3.谦辞。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言。~议。

豆类的总称:不辨~麦。
网络百科
刍菽
刍菽,读音chúshū,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刍豆,出处《管子·轻重乙》。
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