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三人文库>词语查询

刍狗的意思解释

刍狗拼音:chú gǒu

刍狗注音:ㄔㄨˊ ㄍㄡˇ

刍狗

刍狗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详细解释

国语词典

刍狗

chú gǒuㄔㄨˊ ㄍㄡˇ

古时用草编结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丢弃。后比喻轻贱无用之物。

《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周宣传》:「刍狗者,祭神之物。」

字义解释

刍chú

1.喂牲畜的草:反~。2.割草。3.谦辞。称自己的言论、见解等:~言。~议。

狗gǒu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网络百科

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

刍狗,典故名,典出通行本《道德经》老子第五章,郭店简本《老子》无此句。郭店简本仅有本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文义与通行本同。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

来源: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刍狗”

相关词语

热门词语

© 三人文库 SanRe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