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 人教版语文7上_56《论语》十二章 - 人教版语文7上_57《论语》十二章 - 人教版语文7上_58《论语》十二章 - 人教版语文7上_59

11  《论语》十二章①

  预 习

  ◎ 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子”是他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子”的含义吗?

  ◎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

  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乎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曾子⑧曰:“吾⑨日 ⑩三省⑪吾身:为人谋⑫而不忠⑬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⑭乎?传⑮不习乎?”(《学而》)

  ① 选自《论(lún)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⑧〔曾子(前 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⑨〔吾(wú)〕人称代词,我。

  ⑩〔日〕每天。

  ⑪〔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⑭〔信〕诚信。

  ⑮〔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 曰:“ 吾 十 有 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 命④, 六 十 而 耳 顺⑤,七 十 而 从 心 所 欲⑥, 不逾矩⑦。”(《为政》)

  子 曰:“ 温 故 而 知新 ⑧, 可 以 为 师 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⑨,思而不学则殆⑩。”(《为政》)

  子曰:“贤哉,回⑪也!一箪⑫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⑬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⑭者⑮不如好⑯之者,好之者不如乐⑰之者。”(《雍也》)

  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⑦〔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⑧〔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⑨〔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⑩〔殆(dài)〕疑惑。

  ⑪〔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⑫〔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

  ⑬〔堪〕能忍受。

  ⑭〔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⑮〔者〕代词,……的人。

  ⑯〔好(hào)〕喜爱,爱好。

  ⑰〔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④。”(《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择其善者⑥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⑦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子罕》)

  子曰:“三军⑨可夺⑩帅也,匹夫⑪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⑫曰:“博学而笃志⑬,切问而近思⑭,仁⑮在其中矣。”(《子张》)

  思考探究

  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③〔于〕介词,对,对于。

  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⑤〔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⑥〔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⑦〔川上〕河边。川,河流。

  ⑧〔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⑨〔三军〕指军队。

  ⑩〔夺〕改变。

  ⑪〔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⑫〔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⑬〔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⑭〔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⑮〔仁〕仁德。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积累拓展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背诵全文。

  五、《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后生可畏”“当仁不让”等。你还知道哪些?课外搜集一些,与同学分享。

  同义词

  愉快—快乐,觉察—察觉,热忱—热情,疲倦不堪—疲惫不堪,每组词意义基本相同,在语言中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还有一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为同义词(严格来说,都只能说是近义词)。

  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例如“请求”和“恳求”,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后者是恳切的要求,词义重。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有的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例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还有些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例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