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备课素材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题解

  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

  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

  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

  (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

  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三、朗读

  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

  学生点评:1.节奏韵律 2.情感表达

  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4.领会后再读:同学们琢磨了几分钟,一定有所收获了吧!不如来展示展示,谁愿意?

  5.全班齐读: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

  四、分析

  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到了诗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想之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激发出来的呢?作者传达的是单一的乡愁吗?我们对诗歌进行分析理解,找到答案。

  1、理解首联和颔联中诗人的感情,品味颔联。

  作者乘着一叶扁舟在绿水中前进,他要驶向青山,而思绪已飘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诗人为什么要写他的道路还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气如何?你从哪些诗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风吹拂,春意融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两岸之间的水面显得很宽阔。和顺的风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清代的王夫之赞这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你觉得它写出了什么样的大景?

  提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

  置身在青山绿水中,眼见潮平岸阔,风正帆悬,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诗人此时该是怎样的心情?

  愉快,舒畅

  请带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气,扩张心胸,朗诵前四句。

  2、品味颈联

  不知不觉,已到残夜。作者见到了什么景象?

  齐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有人说这两句诗“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流露出什么感情?

  提示:感慨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和夜晚,旧年和新春,为何这般匆匆啊?

  请带着无限的感慨朗读这两句诗。语调要深沉舒缓。

  诗人在这两句诗中表达的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请听老师读,注意声调、重音。强调生,入。为什么不用“升”?

  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提示: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所以,这句诗还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朗读时声调可高一些。

  请用这种情绪朗读。

  男女重读,女感慨,男乐观。

  你能从这两句诗中知道这是一年中的什么日子吗?知道具体的时间吗?

  提示:岁末腊残之夜,岁末,正是旅人归家的时间,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时候,此时的诗人却停泊在北固山下,遥望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正因为彻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么?想像诗人此时的内心活动

  请学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儿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时能回家;想写信……

  请再带着这种思念朗读,语调要忧伤一点。

  3.品味尾联:

  请北归的大雁捎个信吧!

  齐读最后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多么无奈的希望啊,这是多么惆怅的希望啊,请用惆怅而又无奈的语气朗读后两句诗。

  大雁飞过,诗人会说些什么。

  提示:诗人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乡愁,是归意。

  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男女重读,男略高,女低

  五、小结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千古流传,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打动人的不仅仅是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还有他乐观积极的情绪,每当我们处于低谷的事情,不要气馁,想想王湾告诉我们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六、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首联:羁旅

  颔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颈联:理

  尾联:情

《次北固山下》教学实录

  读诗,可以抓诗眼,也可以单刀直入,抑或闲庭信步。这首诗的教学属于后一种,教学很险。对于此诗,学生一开始起步非常地艰难。除了从最后两句感受到诗人的乡愁外,课堂似乎停滞不前。学生很难从轻松的笔墨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我给了他们时间,当一个学生点开孤独的时候,似乎一下子大家的思路都被打开了。于是字里行间,他们的眼睛亮亮的。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王湾诗歌的魅力,也发现这群孩子的可爱。课堂上,激动时,我的眼眶甚至有了泪水。这里感谢张丽那天的质疑与探讨,如果没有她的问题,也许这首诗的路程很难开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许可以从这个角度阐释吧。

  生读诗

  师:你觉得诗人此时的情感是怎样的?

  生:他在思念家乡,内心是伤感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乡书”是家信,他在请求大雁给他送信,所以是思乡了。

  师:她干嘛不求飞鸽,要求大雁呢?

  生:大雁在古代代表一种相思,飞鸽有点现代感,和古诗很不和谐。

  师:是的,古代有“雁足传书”,这就是诗歌语言的典雅之美,你的感觉很对。他凭什么就认为这是一只归雁呢?“归”字里有什么深藏的东西?

  生:因为诗人太想家了,他看到雁,就情不自禁地认为这是一只归雁。

  师:好一个“情不自禁”,想家的深情让他不由自主地认为这是“归雁”了。在最后两句还有哪一个词可以体现“我”的思家情浓呢?

  生:“何处”,因为他在海上,四顾茫茫,都不知道家在何方。越不知道就离家越远,离家越远就越思念家乡。

  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诗句的意思吗?

  生:四顾茫茫,我的家乡,你在哪里啊?我的家书该送往何方?归去的大雁啊,请你把我这封信送到洛阳边上我的家吧。

  师:一字字,一行行,看似无理,字字情深!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两句。(生读。)

  师:可是,老师有一个朋友说,这首诗最后两句很明显传递了思念家乡,可是前面六句话的景物描写非常明朗,它和《天净沙.秋思》里的“断肠人,在天涯”比起来,王湾的思念之情显然要淡得多,他的思乡只不过是淡淡的乡愁而已。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的呢?请大家静静读诗,结合注释,在字里行间为你的观点找出依据来。(生读诗)

  生:我不赞同。从“江春入旧年”里,可以知道,诗人在外已经一年了。他在年末人人都回家团聚的时候,却独自一人漂泊在外,他肯定在想家了。

  师:万家相聚时,独我飘零日。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啊。所以应该以怎样的语速和语调读这句诗呢?

  生:低沉,缓慢。

  师:一起读一下。(生读)继续我们的探讨。

  生:“潮平两岸阔”这句诗写的是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在这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只有诗人独自一人,他“四顾皆茫然”,内心涌起的是无边的孤独与寂寞。

  师:好漂亮的感觉。你是第二个曹文轩。大家读过《青铜葵花》吗?曹文轩是怎样写葵花的孤独的?

  生:好像把它比作鸟儿在无边无际的天空飞翔,只听到气流划过的声音。

  师:对的。两者异曲同工,都在借助无边的宽阔写无边的孤独。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诗歌。(生读的速度有点快)

  师:要读出一种宽阔感,孤独感。将语速放慢,字与字的距离拉开,情感放得深沉。(示范读,生读)

  师:有人发现“风正一帆悬”的秘密了吗?(生沉思)

  生:“风正”说明这个风儿很静,很平,一点声音也没有。在宽阔的江面上,除了孤独,诗人一无所有,甚至连风声也没有。

  师:好漂亮的感觉,此时诗人在做什么?

  生:他在看帆。

  师:看一眼吗?他怎么看?

  生:盯着帆看。

  师:此时读出什么来了?

  生:他盯着帆,内心涌起的却是无尽的思乡之情。

  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生:有,小学毕业,和好朋友分开的时候,很想他。孤独时,我会看着我们的照片发呆,想着我们曾经的故事。

  师:当有一天你们毕业的时候,当眼前的教室空无一人的时候,人去楼控,我一定会盯着眼前这块黑板发呆,想念着我们之间的故事的。让我们读一读这两句诗歌,体会王湾的孤独、寂寞的乡愁吧。(生读)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老师我发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很有意思。我发现“海日”“残夜”“江春”“旧年”有一种对比,“海日”“残夜”“残夜”“海日”“海日”“残夜”,“江春”“旧年”“旧年”“江春”“江春”“旧年”,这里有一个无尽的反复在里面,也就是说,诗人在外面已经过了很多年了。他好多年不回家,面对这个时光流逝,新年又来的时刻,他的相思又被触发了。

  师:我为你的发现点赞。同学们,让我们反复地三次诵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比一句低沉,最后一句拉得更长一点,感受一下诗人无尽的乡愁。(生读)

  师:好浓烈的乡愁啊!还有两句诗歌我们没有探讨,难度也很大,有新的发现吗?

  生:老师,“客路青山外”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就在青山的外面”,我觉得它的背后隐藏着“我家乡的路却早已看不见了,不知在何方”。他要去的是前方,前方是离家的地方。所以他有点想家了。

  师:你发现了文字背后的深层意思,看似旅途轻松,实则心情沉重。真好!

  生:我突然觉得“行舟绿水前”与“潮平两岸阔”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船行在水中,而且是绿水,所以这个景色是很美的。诗人可能正在欣赏美景,但宽阔的江面,初涨的江水却让他感到了孤独,想念起了家乡。所以前后之间有一个转变。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我们可以称之为“波澜”,这是情感的“转折”。那你觉得两句之间情感应该各是怎样的呢?

  生:“行舟绿水前”享受的,惬意的,诗人沉醉在美景中,而“潮平两岸阔”里诗人的心情是孤独的,惆怅的。一想到自己的处境,他的心情就不开心了。

  师:刚才皖蓬说“客路青山外”里有点想家了,这位同学发现了“行舟绿水前”的享受和“潮平两岸阔”里的孤独,虽说“诗无达诂”,但他们的理解似乎因为“行舟绿水前”而有了隔膜,你们怎么看呢?

  生:我觉得这是以乐景写哀情,“行舟绿水前”虽然是沉醉,但正因为这种情感,才让下文的“潮平两岸阔”的孤独更加突出。

  师:也就是说前面的“乐”为的是凸显后面的“孤独”,对吗?

  生:是的。

  师:纵观全诗,你们发现诗人情感有什么变化吗?

  生:从一二两句的半喜半忧到三四两句的无边孤独,再到五六两句的想起自己无尽反复的漂泊的孤独寂寞,再到最后情感爆发,直抒胸臆。诗人的情感不断加深。

  师:从寓情于景到直抒胸臆,不同的情感强度决定了诗人采用了不同的抒情方式,诗句一行一行地写下,情感一点一点地加深。就像小溪汇成大河最终奔入汪洋大海。诗人的情感终于在最后爆发了。感谢王湾,让我们领略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乡愁。让我们再次诵读诗歌,再次体悟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