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二首《金色花》备课素材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金色花》教学设计

《金色花》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把握诗文情感基调,品味精美语言。

  2.初步感知印度文化和泰戈尔的诗歌特点。

  3.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法感知课文内容。

  2.用品析讨论法领会语句的深刻含义。

  3.用合作探究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童真童趣,感受人间至爱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途径,感悟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想象,鉴赏诗歌,学习和借鉴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2.学习本文托物寄情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品析、讨论;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本课设置了情境导入、感知学习、品读欣赏、想象练习、活动学习、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

  2.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欣赏视频课件和反复朗读课文完成的。

  3.通过引导学生品赏语言,感受泰戈尔散文诗的魅力。

  4.利用本课特点,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刚刚告别了童年,冰心有一句写童年的诗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童年是如梦如幻的,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时期的孩子有无穷的想象力。伟大诗人泰戈尔笔下有这样一个印度孩子,他突发奇想,用纯真的童心和奇特的方法表现对母亲的依恋。让我们一起来品读《金色花》,认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童形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播放情境课文窗前花影、情境课文庭院花香、情境课文牛棚惊喜,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并设计相关问题:

  1.文章共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加一个小标题。

  2.你能各找一个词形容文中孩子和母亲的特点吗?

  (答案见PPT批注)

  【设计意图】

  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特点。

  (三)品读欣赏

  1.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班级小组内讨论:

  (1)作者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2)作者是如何表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与爱的?画出相关的词语。

  (3)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它给本文蒙上了宗教色彩,烙上了印度文化的印记。找出课文中其他体现宗教色彩的地方,画出相关的词语。

  (问题分析总结见PPT批注)

  2.通过视频,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播放课文解析巧妙的抒情角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神奇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走近伟大诗人泰戈尔。

  (四)表达练习

  1.教师引导:本文借助“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这种通过想象,借助具体形象来抒情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同学们,你想借助什么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让我们也来借用这种方法比赛说说心里话。

  请以“妈妈,我想变成……,当你……的时候,我……”的句式说一句话。

  2.通过以下步骤组织训练:

  (1)学生仿写。

  (2)小组交流。

  (3)全班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训练,既提高想象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

  (五)语文活动

  1.展开活动

  (1)教师: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用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亲人!爱周围的人乃至一切可爱之人吧!

  (2)组织《牛棚的故事》主题活动。

  2.参考金色花活动设计。(牛棚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金色花同步检测。

  2.课外活动安排。

  ①读书活动:阅读《新月集》,做读书笔记。

  ②实践活动:回家做一件事让父母感受你对他们的爱。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引导走近伟大诗人泰戈尔。3.让学生感受亲情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情感。

《金色花》教学设计之二

  学情分析:

  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对朗读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对亲情也感悟真切,至于如何去欣赏文章的形式美、形象美、意境美、立意美,是个难题。文章浅显易懂,短文长教,浅文深教,以课文为点,带动整本书(《泰戈尔诗集》)的阅读,为学生打开阅读的一扇窗。

  教材简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一上语文第二单元第三课。本单元,要求学生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深沉含蓄的语言,要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初步感知散文诗形式的美。

  2、品味语言,深情诵读,体会散文诗形象之美,意境之美。(重点)

  3、知人论世,感悟泰戈尔的伟大,体悟文章立意之美(难点)

  4、积累竞背,学做一个让他人因为我而感到幸福的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研读教材,读泰戈尔同时期作品,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人生经历。

  学生准备:诵读课文至少三遍,自主批注,交流感受。查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

  这些我们耳熟能详,充满哲理正能量的句子都是出自于著名诗人泰戈尔,他用文字治愈了一个民族的痛,他被尊为印度诗圣。他是全亚洲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人。他的文章打上了印度民族的鲜明特色。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他写的金色花,进一步去走近这位伟大的诗人。

  【设计意图】由泰戈尔的名言警句导入,由他的地位影响导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积累了文学常识。

  二、初步诵读,感知文意

  1、释题有题目你的想到什么?或者会提出怎样的疑问?【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的读课文。也可以揣摩学生预习的程度。

  2、带着问题自由诵读

  3、交流读后感

  (1)正音:祈祷,嗅,罗摩衍那匿笑(偌,诺)沐浴

  (2)诵读的感情基调与《秋天的怀念》《散步》一样吗?说说你的感悟。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文章内容:主要写了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好玩的事情。

  它是怎么与妈妈嬉戏,好玩在哪里的?

  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所以我们要用一种轻快的活泼的语气读,特别是读“我”的文字。

  那文中妈妈的文字又该如何读呢?那就选喜欢的句段读起来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说读交流的过程中,读文章内容进一步熟悉,情感初步把握。为下文概括形象品语言做了铺垫。

  4、师生竞读,进一步明确文章独特体裁。

  过渡:泰戈尔的文章耐人寻味,百读不厌,老师特别喜欢,我们一起合作读,我读妈妈,你们读孩子,再交换读,。

  学生交流听读感受。(形象,语言,构思,情感)

  三、诵读涵咏,走进诗行,感悟意趣形象意境之美

  1、师导:有人说,诗歌是用文字记谱的流动音乐。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不一样,她更讲究朗读时的情感、情趣。本文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散文,而两者相结合,就是一种新的体裁,叫什么呢?对了,散文诗。它有散文的形式,有诗的情绪与想象,有诗话的语言

  2、竞读,男生、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师生演读。进一步读出从文字中感悟到的妈妈形象,孩子形象。

  3、交流概括,以“我读到一个________的孩子,我从__________里读出来的”,交流说话。

  “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嬉戏,只是为了好玩吗?(追问导学)

  (批注——依恋,善良,纯真,只是为了回报妈妈的爱)

  孩子消失一天,一般妈妈会怎么做?什么样的情况下妈妈会不去找,只是念叨着?

  你读到了怎样的家庭氛围?

  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无私的默默的回报着妈妈的爱,那文中的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形象?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的?

  提示:从她对孩子说的话,态度上说一说;从她一天的工作上说一说,从她的工作之余的生活说一说,从文中景物环境描写的句子说一说……

  温婉,和善,勤劳,充满书香,圣洁(看圣书——罗摩衍那,师补充这一书的内容,细想作者补充这一细节有何深意)

  导学:家庭和睦,温馨而又幸福。【设计意图】品味文字之美,学着多角度欣赏文章美。

  四、走近诗人,探究魅力。

  1.师:《金色花》这首散文诗富有童真童趣,又充满想象,你能想象泰戈尔写这篇文章时,是怎样情景呢?我们来作个大胆地猜想,好吗?可以从年龄、性别、性格、家庭、爱情等等方面去猜想。

  师补充背景:相伴30年的妻子病逝,一双儿女第二年后相继夭折。此时印度民族运动正值低潮,国家命运何去何从,作为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又是多么的焦虑……

  联系背景,理解在《金色花》中,“金色花”有何内涵?为何把文题取作《金色花》?

  明确:“金色花”,是圣洁的象征,是孩子纯真的象征,也是文中圣洁的母爱的象征。

  泰戈尔摒除个人悲痛与不幸,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歌颂融融亲情,歌颂至真至善的人性美,他何尝不是一朵圣洁的金色花!让我们带着由衷的敬意,再一次深情朗读课文。愿你们也做一朵圣洁的金色花!勿忘初心!勿忘来时的路……

  【设计意图】创作的境界,决定了立意的高度。平时写作,要超越个人角度,俗话说,站的高望的远。

  五、拓展延伸——打开一扇窗

  1、师:泰戈尔,他是印度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印度的“诗圣”。他的代表作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你觉《金色花》出自于他的哪部诗集,为什么?

  2、小结。

  小小的文章,以孩子口吻歌颂大大的主题,可见切入点之巧;叙事线索明晰,从早到傍晚,人物形象自然呈现,可见文章构思之巧;大胆想象,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传神,塑造形象圣洁美好;超越个人痛苦,歌颂至真至善,人性之美,可见文章立意之高。语言活泼,也不乏清新隽永。如此美好,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去感受经典作品的魅力,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泰戈尔诗选》,摘录喜欢的文章,积累背诵,或者写写读后感。

  六,作业

  任选一项作业:

  1、背诵课文。

  2、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仿写课文。

  3、为自己的随笔命名。

  4、阅读《泰戈尔诗选》,摘录喜欢的文章,积累背诵,或者写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以课文为载点,让学生喜欢上诗歌,喜欢阅读。

  板书设计:

  金色花(散文诗)

  ——象征(圣洁、美好)

  孩子、母亲、泰戈尔

  “世界以痛吻我,切入巧

  结构精

  我要报之以歌” 形象美

  立意高

  教后反思:

  《金色花》反复上了好几届,这一届,才琢磨出点新意来。一个偶然的挈机,看别的文本解读,有了自己的思考。伟大的作家的作品,常读常新。研读文本,吃透文字背后的情感,也是乐趣无穷。

《金色花》教学实录

  师:我们今天将一起结识一位伟大的人物,感受一种伟大的精神。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课前准备的有关泰戈尔的材料吧。(投影出示)同学们自己轻声地读读看。

  (生默读,教师叫一位同学读。)

  生:罗宾德拉纳德?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小说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861年5月7日出生在西孟加拉拉邦加尔各答市,泰戈尔多才多艺,一生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个剧本,1500多幅画,以及大量的歌曲和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1913年11月,泰戈尔的《吉檀伽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你想说些什么?

  生: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在法西斯侵略中国是曾做过很多救助工作。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在课外去收集资料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这首诗,然后说说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生自由读文章)

  师:有感觉了吗?有感觉了就请举手?

  生:有感觉了。(其他同学笑)

  师:那么你来说说看?

  生:诗中的母亲是一个充满深深的爱、是一个教徒、爱好文学的人,孩子是顽皮的、活泼可爱的。

  师:好。还有没有同学说的?(无人举手)看来这位同学概括得较为全面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感受那份美好的情感。

  (学生大声朗读。)

  师:哪位同学能来给我们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停顿)同学们推荐一位。

  (学生推荐)

  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你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我觉得我在读的时候没有注意节奏、停顿。

  师:现在你能有节奏地来给我们读一句吗?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这次好多了。但是好象味道还有点不对。(生笑)还应该加上感情。我们一起有节奏的、带上感情读这首诗。

  (生齐读,但效果不好。)

  师:味道好象还不对。(生齐笑)我来给同学们读一下。

  (背景音乐,师朗读)

  (生鼓掌)

  师:谢谢。(生笑)评价一下我的朗读。

  生1:注意了感情。

  生2:突出了问句,“孩子,你在哪里啊?”(有感情的)

  生3:读出了母亲、孩子的性格。

  师:同学们评价的都是读诗歌应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再次来朗读。

  (生齐读)

  师:这次好多了,学习诗歌一定要多读。那么,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1:孩子和妈妈分别指什么?

  生2:为什么妈妈一点都不关心,还是做着自己的事?

  生3: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

  生4: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

  (师板书)

  师:还有问题吗?(停顿)其实同学们下面的学习中还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的。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孩子和母亲分别指什么?

  生1:孩子指泰戈尔,母亲指他的母亲。

  生2: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其实孩子指所有天真、活泼的孩子,母亲指所有慈祥的母亲。

  师: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狭义的、广义的,说得很到位。

  那么妈妈为什么不担心孩子出门呀?你不回家会怎样?

  (有同学轻声说会四处找,很担心。)

  师:诗中的母亲怎样?

  生:也很担心。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1:孩子,你在哪里呀?

  生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好。现在还剩下两个问题,“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通常都是母亲看孩子,为什么孩子注视母亲?”你们觉得这两个问题是采用小组形式?还是大班交流来讨论?

  生:(齐答)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交流。)

  师:我看同学们讨论得差不多了,哪一个小组的代表来回答?

  生:我来。

  师:恩,好的。

  生:我觉得变成金色花而不变成其它的花是因为金色花很神圣。

  师:很神圣所以用来作比。

  生:因为母亲是印度教的教徒,不,是信徒,信徒往往是很纯洁的,所以以纯洁的金色花作比。

  师:因为纯洁所以用来作比。

  生:因为妈妈喜欢金色花。

  生:为了注视妈妈,所以变成金色花。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作了分析,但是,老师有一点想不通,金色花神圣、庄严,孩子却是活泼、调皮的,两者放在一起不觉得不协调吗?

  (生思考)

  生1:我觉得在孩子眼里母亲是神圣的,孩子想变得神圣,所以可以连在一起。

  生2:孩子天真无邪,是很纯洁的,神圣的东西也是纯洁的。

  师:孩子是纯洁的,金色花也是纯洁的。所以诗歌是在一种神圣、纯洁的氛围中展开的。

  师:看另一个问题,孩子注视母亲的事件有几件?

  生:在空中摇摆、跳舞,注视母亲。

  师:在树枝上摇摆、跳舞,可以看出孩子——

  生:(齐回答)很顽皮。

  生:”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他默默地看着妈妈工作,显得十分安静。

  师:这位同学不仅找了文中的诗句,还说出了里蕴涵的诗意。谁还能说说?

  生:“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他想让妈妈闻到花香,去亲近妈妈。

  师:是啊,我们每个孩子都想亲近母亲。

  生:“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我觉得孩子有孝心,想保护母亲的眼睛。

  师:你看出了孩子的孝心,还能看出孩子对母亲——

  生:依赖。

  师:能不能换个意思差不多的?

  生:很依恋。想永远跟妈妈在一起。

  师:同学们谈了很多的感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但又体贴、关心母亲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母亲的温柔与爱心。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读一下这篇文章。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不错,那你喜欢这首诗吗?(投影出示:你喜欢这首诗吗?参考:主题、语言、写法、感情和自己的生活等┅┅

  (生准备)

  生1:我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活泼,不呆板。

  生2:我觉得这首诗含蓄、深沉。

  生3:通过叙事来写,很有内涵。

  师:同学们谈了很多的感受,我还准备了泰戈尔的另外的几句诗——(投影出示: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我要变成水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我要变成一个梦儿,从你的眼皮的微缝中,钻到你睡眠的深处。当你醒来吃惊地四望时,我便如萤火似的熠熠地向暗中飞去了。《告别》)

  (学生默读)

  师: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和《金色花》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用一样东西来比喻,很自然。

  生2:还发挥了诗人丰富的想象。

  师:是啊,都借助一些物象,再赋予诗人的想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接下去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借助一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来表达你对妈妈的感情,写一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