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与最乐 - 人教版语文7下_79最苦与最乐 - 人教版语文7下_80最苦与最乐 - 人教版语文7下_81

16  最苦与最乐①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

  ① 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改动。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①”,正是这种作用。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② ”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①〔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 · 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

  ②〔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 · 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

  ③〔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 · 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阅读提示

  每个人都因所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对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有着自己的认识。本文提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或甘之如饴,或畏之如虎,趋避之间,最能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阅读时,注意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领会那种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