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灯 笼
吴伯箫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②,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③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④。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已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⑤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
①选自《吴伯箫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略有改动。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②〔滴滴金〕一种烟火花炮名。点燃后,火花四溅,并不炸响。
③〔溺(niào)〕同“尿”。
④〔《司马懿探山》〕豫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讲述的是司马懿在攻打街亭前,带领两个儿子巡山查看军情的故事。
⑤〔斡(wò)旋〕调停,调解。
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①,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②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③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④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⑤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⑥该还有吧,垂珠联珑⑦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如同黑漆大
①〔灯学〕有些地方称早起去学校读书或晚上到学校上自习为上灯学。
②〔唐明皇……那种盛事〕据唐代韩鄂《岁华纪丽》卷一记载:“唐玄宗于上阳宫建灯楼,高一百五十尺,悬以珠玉,微风将至,锵然成韵。”唐明皇,即唐玄宗(685—762)。本文中说“高五十尺的灯楼”,可能是作者的误记。
③〔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
④〔家来〕方言,即回家来。
⑤〔亲事官〕宋代禁军军卒,负责警戒、守卫、稽查等事务。
⑥〔进士第的官衔灯〕这里指悬挂在族姊家门前写有官员职衔的纱灯。族姊家可能有人中过进士,故称其宅第为“进士第”。
⑦〔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①”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②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③,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④的装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⑤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⑥,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⑦”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⑧。
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⑨,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⑩是霍骠姚⑪,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⑫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⑭,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①〔正堂〕官府治事的大堂。
②〔未始〕未必。
③〔宫灯〕八角或六角形的灯,每面糊绢或镶玻璃,并绘有彩色图画,下面悬挂流苏。原为宫廷使用,故名。
④〔翠羽流苏〕指宫灯上的各种装饰物。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⑤〔西宫南内〕指宫廷。内,皇宫。
⑥〔幽悄(qiǎo)〕幽深寂静。
⑦〔好一似……浪大风狂〕传统戏曲剧目《逍遥津》中汉献帝的一句唱词。汉献帝(181—234),名刘协,东汉皇帝。
⑧〔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意思是,和汉献帝的眼泪比,蜡泪就不算长了。蜡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烛油。数不着,算不上。
⑨〔塞外点兵,吹角连营〕与下文“将军在挑灯看剑”,均出自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⑩〔斗方大字〕这里指一尺见方的大字。斗方,书画所用的一尺见方的纸。
⑪〔霍骠(piào)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前140—前117)。他前后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曾被封为骠姚校尉,故名。
⑫〔裴公〕指唐代大臣裴度(765—839)。元和十二年(817),受命督师进讨淮西叛军。麾下名将李愬乘雪夜袭取蔡州,生擒叛军主帅吴元济。
⑬〔胡人不敢南下牧马〕语出西汉贾谊《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⑭〔探海灯〕即探照灯。
阅读提示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挂,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作者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这篇文章,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其中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作者顺着自己的思绪写来,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出来,意绪纷繁。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由此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情感的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