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魏学洢

核舟记 - 68核舟记 - 69核舟记 - 70

11 核舟记

魏学洢

阅读提示

  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表现出苏轼泛舟赤壁的场景,令人赞叹。本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阅读时,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感受这件艺术品的巧夺天工之美。

  明有奇巧人②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③,为④宫室、器皿⑤、人物,以至鸟兽、木⑥石,罔不因势象形⑦,各具情态。尝贻⑧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⑨。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⑩,高可二黍许⑪。中轩敞者为舱⑫,箬篷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⑭焉。闭之,则右刻“山

  ①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魏学湃(yī)(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②〔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③〔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直径。

  ④〔为〕做。这里指雕刻。

  ⑤〔器皿(mǐn)〕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⑥〔木〕树木。

  ⑦〔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⑧〔贻(yí)〕赠。

  ⑨〔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泛,泛舟,乘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jī),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嘉鱼东北。云,句末语气词。

  ⑩〔有奇(jī)〕有余,多一点儿。奇,零数、余数。

  ⑪〔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一说,古代一百粒黍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

  ⑫〔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⑬〔箬(ruò)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⑭〔雕栏相望〕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高月小,水落石出①”,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石青糁之③。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④而多髯⑤者为东坡,佛印⑥居右,鲁直⑦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⑧。东坡右手执卷端⑨,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⑩。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⑪,各隐卷底衣褶中⑫。佛印绝类弥勒⑬,袒胸露乳,矫首昂视⑭,神情与苏、黄不属⑮。卧右膝,诎⑯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⑰倚之——珠可历历数也⑱。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⑲各一人。居右者椎髻⑳仰面,左手倚一衡㉑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㉒若听茶声然㉓。

  其船背稍夷㉔,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㉕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㉖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㉗,其色墨。又用篆章㉘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㉙。

  ①〔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里的句子。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里的句子。徐,慢慢地。兴,起。

  ③〔石青糁(sǎn)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蓝色颜料。糁,用颜料等涂上。

  ④〔峨冠〕高高的帽子。峨,高。

  ⑤〔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⑥〔佛印(1032—1098)〕宋代名僧,苏轼的朋友。

  ⑦〔鲁直〕宋代文学家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苏轼的朋友。

  ⑧〔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⑨〔卷端〕指手卷的右端。下文“卷末”,指手卷的左端。

  ⑩〔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

  ⑪〔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指东坡的左膝和鲁直的右膝。比,靠近。

  ⑫〔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⑬〔绝类弥勒〕极像弥勒佛。类,像。弥勒,佛教菩萨之一,佛寺中常有他的塑像,袒胸露腹,笑容满面。

  ⑭〔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

  ⑮〔不属〕不相类似。

  ⑯〔诎(qū)〕弯曲。

  ⑰〔念珠〕又叫“佛珠”或“数(shù)珠”,佛教徒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⑱〔可历历数〕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历历,分明的样子。

  ⑲〔舟子〕撑船的人。

  ⑳〔椎(chuí)髻〕形状像椎的发髻。椎,敲击的器具,一端较大或呈球形。

  ㉑〔衡〕同“横”。

  ㉒〔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㉓〔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若……然,好像……的样子。

  ㉔〔船背稍夷〕船的顶部较平。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夷,平。

  ㉕〔天启壬戌(rénxū)〕天启壬戌年,即公元1622年。天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 号(1621—1627)。

  ㉖〔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虞山,山名,在今江苏常熟西北,这里用来代指常熟。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㉗〔了了〕清楚明白。

  ㉘〔篆(zhuàn)章〕篆字图章。

  ㉙〔丹〕朱红。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①。盖简②桃核修狭③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④!

  思考探究

  一、熟读课文,想象“核舟”上的情景。想一想,雕刻者高超的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

  三、本文语言简洁、严密、生动,试结合下列句子做具体分析。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四、古代汉语中数量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看看不同在哪里。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舟尾横卧一楫。

  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①〔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

  ②〔简〕挑选。

  ③〔修狭〕长而窄。

  ④〔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