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①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②。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③长④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⑤。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⑦,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⑧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⑨向昏黑⑩。布衾⑪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⑫。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⑬未断绝。自经丧乱⑭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⑮!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⑯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⑰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①选白《杜诗详注》卷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郊的草堂。
②〔三重(chóng)茅〕多层茅草。
③〔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结。
④〔长(cháng)〕高。
⑤〔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
⑥〔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
⑦〔呼不得〕喝止不住。
⑧〔俄顷〕一会儿。
⑨〔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⑩〔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
⑪〔衾(qīn)〕被子。
⑫〔娇儿恶卧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⑬〔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
⑭〔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⑮〔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⑯〔寒士〕贫寒的士人。
⑰〔突兀(wù)〕高耸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