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①
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②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至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 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 缘,俯瞰③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 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 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 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
①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 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②〔濒(bīn)临〕紧接,临近。
③〔俯瞰(kàn)〕俯视。
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① 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 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 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①〔毕达哥拉斯(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 数学家、哲学家。他开创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万物皆数,将数看作先于事物并独立于事物的世界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