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①
《战国策》
阅读提示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讲真话有时是很困难的;对听者而言,要想不受蒙蔽,则需要开明的气度和明辨的睿智。课文讲述的这个故事中,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沾沾自喜,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家”中悟出“治国”的道理。为什么邹忌能保持如此的清醒?他又是如何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呢?
邹忌修②八尺③有余,而形貌昳丽④。朝服衣冠⑤,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⑦?”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⑧,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⑨徐公来,孰⑩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⑪。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⑫者,私⑬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①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齐王,指齐威王(?—前320),名因齐,齐国国君。谏(jiàn),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②〔修〕长,这里指身高。
③〔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④〔昳(yì)丽〕光艳美丽。
⑤〔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⑥〔窥镜〕照镜子。
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⑧〔旦日〕第二天。
⑨〔明日〕次日,第二天。
⑩〔孰〕同“熟”,仔细。
⑪〔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⑫〔美我〕认为我美。
⑬〔私〕偏爱。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② 左右③ 莫④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⑤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⑥ 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⑦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⑧,闻⑨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⑩而间进⑪;期年⑫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⑬。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⑭。
①〔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②〔宫妇〕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③〔左右〕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④〔莫〕没有谁。
⑤〔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
⑥〔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⑦〔面刺〕当面指责。
⑧〔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指责讥刺(寡人的)过失。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⑨〔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⑩〔时时〕常常,不时。
⑪〔间(jiàn)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⑫〔期(jī)年〕满一年。
⑬〔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
⑭〔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思考探究
一、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试据此梳理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 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结合这些评论,具体分析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其劝谏艺术有哪些高妙之处。
2. 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谏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说说你的看法。
三、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的含义。
1. 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
2.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 于是入朝见威王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